经验分享|验证确认与风险评估
中国GMP第七章《确认与验证》第一百三十八条:企业应当确定需要进行的确认或验证工作,以证明有关操作的关键要素能够得到有效控制。确认或验证的范围和程度应当经过风险评估来确定。第一百三十九条:企业的厂房、设施、设备和检验仪器应当经过确认,应当采用经过验证的生产工艺、操作规程和检验方法进行生产、操作和检验,并保持持续的验证状态。
看过N多关于验证与确认的法规、教材、指南、资料,仍然有人对验证与确认两个词汇认识模糊,甚至越看那么多的科学的、专业的定义,反而越糊涂了。我自己也莫名其妙,本来比较清晰的概念,弄得自己也不敢再相信自己了。
还是捋一下吧。
验证
中文解释:经过检验得到证实。
GMP定义:证明任何操作规程(或方法)、生产工艺(或系统)、检验方法等能够达到预期结果的一系列活动。
确认
中文解释:明确承认。
GMP定义:证明厂房、设施、设备能正确运行并可达到预期结果的一系列活动。
两个概念都强调了“能够达到预期结果”,验证用于“操作规程(或方法)、生产工艺(或系统)、检验方法”,确认用于“厂房、设施、设备”,除了适用范围不同之外,似乎看不出别的不同啊。
那么,我还是冒昧的“自以为是”一番吧。
“操作规程(或方法)、生产工艺(或系统)、检验方法”在你没有“验证”之前,他只是纸上画的几个圈儿,你不知道照着做下去会引起什么样的结果,你只是有一个预期的、你想要的结果,而且你也初步判断可能会达到预期的结果,或者有可能达不到预期的结果,实际还没有形成事实上的结果。“验证”就是要“见证”这么一个“结果”的产生“过程”,把这么一个产生预期结果的过程如实的书面记录,形成文件,这一系列的活动,就是“验证”,检验以证明。
“厂房、设施、设备”,他是一种实物,实实在在存在的,而且他的性能、特点也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只需要你去发现、去承认它的存在,发现他符合我们的预期要求,发现他能够正确运行,发现他可以达到预期结果,这个预期的结果也是已经存在的,不需要去“验证”他,只需要去发现就可以了,如果发现了存在的东西符合我们的预期要求,你就可以“认可”他,这就叫做“确认”吧,明确承认,确实认可。
不知道我的解释对还是不对,反正我觉得有一定的道理。如果你还是糊涂,那我就实在没办法了,你继续糊涂下去好了。
有人说以前的定义是验证包含了确认,这不可否认,但是新版GMP呢,好像是并列关系,那么我也就按照并列关系去解释。
由于历史原因,我们现在还是通常把验证与确认一起叫做“验证”,但两者是有本质区别的两种活动。
关于风险评估,我暂时不想多说什么。
关于验证的简单分类:操作规程(或方法)、生产工艺(或系统)、检验方法,对了还有清洁验证,但是很多文献把清洁验证归于工艺验证的一部分,也没有错。这里的“系统”,我想和设备设施公用系统不是一个概念吧,这里应该是一个管理或操作体系的系统。
关于确认的分类:“厂房、设施、设备”,对了还有系统,公用系统。
同时用另外一种时序的分类方法,就有了DQ、IQ、OQ、PQ、PV、CV……
这时候,你应该明白哪些要做“验证”,那些要做“确认”了吧?
但是,是不是所有的“厂房、设施、设备、系统”都要做确认?是不是所有的“SOP、生产工艺、检验方法”都要做“验证”?
按照GMP的原文,我们看不出哪些要做哪些不要做。
但是一句话“确认或验证的范围和程度应当经过风险评估来确定”
如果我们风险评估后,觉得“确认或验证的范围和程度”为0,那么我们就可以什么也不做。
“范围和程度“如何确定,这确实是一个头疼的问题,你想知道吗?
对于风险评估,我个人的一句口头禅是“决策则风险评估,存疑则风险评估”,这时候,你需要决策了吧,你存在疑难问题了吧,那么,把“风险评估”这个异常强大的、大家都认为万能的“武器”拿出来挥舞一番吧!
【谈笑解读】验证、确认、风险评估
中国GMP第七章《确认与验证》第一百三十八条:企业应当确定需要进行的确认或验证工作,以证明有关操作的关键要素能够得到有效控制。确认或验证的范围和程度应当经过风险评估来确定。
第一百三十九条:企业的厂房、设施、设备和检验仪器应当经过确认,应当采用经过验证的生产工艺、操作规程和检验方法进行生产、操作和检验,并保持持续的验证状态。
上回书说到,“确认或验证的范围和程度应当经过风险评估来确定”。
而我个人认为“决策则风险评估,存疑则风险评估”。
现在,我真的不知道我的验证与确认的范围与程度,怎么办?风险评估啊。怎么风险评估啊?不知道。不知道怎么办?风险评估呀,……
没办法,从头说起吧!(以下还是老习惯,把验证和确认统称为验证,省得大家扔砖头)。
1、什么是验证?(这个概念有别于上一讲,不必介意)
即验证是一种有文件证据的活动,它提供了一种高度保证,能确保某一特定工艺将会始终如一地生产出符合其预定质量标准与质量属性的产品。
(这个定义似乎更关注工艺验证,把设备的确认抛开了,不过设备的IQOQPQ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保证能够始终如一地生产出符合其预定质量标准与质量属性的产品)
2、为什么要验证?
首先是法规符合性的需要,其次是验证可以确保特定工艺能始终如一地生产出符合预定的质量标准与质量属性的产品,减少无所谓的检验,缩短不必要的等待时间,按照既定的程序和方法正常运行,可以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3、哪些设备系统需要哪些验证与确认?
这个问题可就难了,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办呢?
还是先列出所有厂房、设施、设备、系统的清单吧。
还有,列出所有生产工艺、操作规程和检验方法的清单。
现在可以使用万能工具“ 风险评估”了:
4、风险评估技术是关键公用设备系统验证方法的一部分
风险评估原则:
• 风险点:哪些设备、系统或事件可能发生错误、故障或者失败?
•严重性:风险点对系统、工艺或产品质量的影响的危害程度?
•可能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者概率有多大?
•可检测性或可预见性:能够被发现或者能够根据征兆被预测的准确性?
分别打分123456
根据分值确定是关键设备还是非关键设备,或者叫做直接影响、间接影响、无影响。
这个我最烦了,不谈理论,跳过!
5、什么是关键?
应根据该设备、系统在生产过程中发生错误、故障、失败后,对工艺的影响、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的风险等级来判定。(当然要根据严重性可能性可检测性打分了,不要客气,随便打,按照第4项原则)。
设备、系统风险评估原理:按照设备或系统在使用或运行过程中对产品质量潜在的影响程度划分为:直接影响、间接影响、无影响。
对于直接影响的设备或系统中部件的风险评估又分为关键部件和非关键部件。
对于直接影响的设备或系统中各种工艺参数控制的风险评估又分为关键工艺参数和非关键工艺参数。
对于产品的质量属性,可以分为关键质量属性和非关键质量属性。
直接影响:对生产工艺过程或产品质量有直接影响。
间接影响:对生产工艺过程或产品质量无直接影响,但支持直接影响系统的运行。
无影响:设备、系统与cGMP 活动没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关键工艺参数:控制在预定的范围内,以确保产品符合其关键质量属性。
关键质量属性:一系列测量产品固有的性状,其描述了产品使用的可接受性。
5、厂房、设施、设备、系统关键性评估
第一步是列出所有的厂房、设施、设备、系统,并根据风险评估与关键性要素确定系统的重要程度(即关键性)。
这个可不是随便确定的,可以通过对产品所造成的风险的评估来实现。
最后确定设备、系统的关键性,是直接影响还是间接影响还是无影响。
方法见第4项。
6、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验证的范围与程度
对于直接影响或间接影响的设备/系统风险需要根据“对产品质量影响程度、可预测可控制程度、设备本身技术复杂程度、可预防性维护与可维修程度”等四个方面进行综合风险分析。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DQ/IQ/OQ/PQ 确认,以及确认的深度和广度。
从四个方面评分,计算出综合风险值。结果如下:
一、对于标准设备不需要进行DQ 确认。
二、 对于非标设备,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需要执行DQ 确认,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可不进行DQ 确认,不影响产品质量的不需进行DQ 确认。
三、根据综合风险分析综合分值,对于得分很低的小的、不太复杂的设备或系统确认,可以是只做IQ/OQ ,或IQ/OQ/PQ一起做。反正是自由组合,不单独做。
四、对于得分高的直接影响设备、系统,要做/IQ/OQ/PQ,而且分开单独做。
五、对于得分不太高的间接影响的设备、系统,可以分别作IQ/OQ,分开单独做,不做PQ,以工艺验证代替PQ确认。
六、对于不影响产品质量的设备和系统不需要进行IQ/OQ/PQ 确认。
7、部件关键性影响评估(插播一点儿:关键部件验证时要特别注意)
部件关键性影响评估实行的目的在于估计直接影响系统中部件对产品质量的影
响。部件分为关键和非关键两类。
具体步骤参考第6项。
(以下是摘录的一段内容,不想看的可以略过,但是这是精华噢!)
可以通过以下一系列的问题确定,继续细化分析,以确认公共设施是否:不需要调试、只需要调试或需要调试与确认。
一个例子可以用来确定系统是否需要调试,和/ 或,确认,如下所示:
该公共设施是否支持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 M P )活动?若“ 否” 有可能没有必要调试该系统,但如果“ 是” 则需要澄清接下来的问题。
公共设施是否直接接触或与内包装接触?如“ 是” 那么系统必须进行调试与确认。如果“ 否”它需要澄清接下来的问题。
公共设施是否直接用于产品所暴露的周围环境?如果“ 是” 那么这个系统必须经过调试与确认。如果“ 否” 它需要澄清接下来的问题。
该公共设施是否用于最后的清洗步骤(设备直接与产品或内包装构件相接触)?如果“ 是”,那么该系统必须经过调试与确认。如果“ 否” 它需要澄清接下来的问题。
该公共设施是否用于无菌或卫生过程? 如果“ 是” ,那么该系统必须经过调试与确认。如果“ 否”它需要澄清接下来的问题。
公共设施的操作与控制是否对产品的关键质量属性(C Q A )或产品系统的关键工艺参数(CPP) 有直接影响?如果“ 是” ,那么该系统必须经过调试与确认。
如果“ 否” 该系统仅仅需要进行调试。
这一番“是是否否”的游戏做完,你是不是就知道这个设备或系统该调试、该确认、该调试+确认了?
这样,是不是验证的范围与程度就出来了。
第二步:制定一个必须完成的验证与确认计划。
第三步:对单个的公共设施进行实际的调试、确认或验证。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