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回答
1.质量意识首先是规则意识
规则在管理体系背景下可以统称之为“标准”,产品合格与否取决于标准,工作质量满足要求与否也是基于标准。
比如:研发设计团队的工作质量该如何评价?明确其工作绩效标准很重要,而相当多的在产品标准制订方面,在工作绩效标准方面存在误区,偏差以及大量问题。
事事有标准,人人讲标准,时时用标准,是有质量意识的体现。
2.质量意识其次预防思维
质量依赖体系保障,具体来讲在于“源头如何预防,过程如何管控,成品如何把关”的逻辑。
源流思维是关键,研发设计为大货导向;过程"三不“,事后精准把关,不轻易放过漏网之鱼,才是真正的质量意识。而预防是靠体系发力的。
3. 质量意识是”一次做对“的认知
“一次做对” ,每家企业都渴望这样,因为这样损失最小,效率最高。而往往缺乏如何才能一次做对的方式方法,研发过程中的设计,验证与各个环节的测试,目的就是为量产一次做对扫清障碍与地雷。
这里的“慢”,是为了大货量产的“快”与“顺”。而如果把顺序搞反了,就往往在量产中吃尽苦头,频发变更,频发停线,不良高企,损失巨大。
仅靠层层检验,频发返工返修而得到的所谓“质量”,不是质量意识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