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注
1296
浏览

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中有关受试者入组和样本例数的常见问题有哪些?

您还未登录!暂时最多只可查看 1 条回答

登录! 还没有账号?去注册

mdcg01 一阶会员 用户来自于: 广东省深圳市
2023-09-12 23:08

(1)关于受试者选择的要求
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受试者应来自产品预期用途所声称的目标人群,例如用于某种疾病辅助诊断的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受试者应为具有某种症状、体征、生理、病理状态或某种流行病学背景等情况的相关疾病疑似人群,包括易混淆疾病的人群。受试人群应能够代表目标人群的各种特征,包括各个年龄阶段人群、不同性别人群、不同症状和体征的人群(如症状典型和不典型等)以及不同疾病阶段的人群等。此外还应考虑纳入可能对检测产生干扰的受试者样本等。对于表观健康的无症状人群,如不属于产品预期用途的适用人群,则除必要的特异性评价外,不应被大量入组。

建议在临床试验报告中对入组的各种特征的人群例数进行简要汇总,说明受试人群是否能够很好地代表目标人群所有入组受试者应唯一日可追溯。临床试验应尽可能使用按照临床试验方案前瞻性收集的样本,如确有必要可在严格控制选择偏倚的前提下部分纳入回顾性收集的样本,但同样应保证受试者相关信息完整、可追溯。建议在临床试验方案中说明使用回顾性样本的理由。
(2)关于临床试验样本例数的总体要求

临床试验的样本例数应满足统计学要求,同时应符合《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的基本要求。如有适用的产品类技术审查指导原则,亦应符合其中关于样本例数的要求对于定量检测试剂,在报告范围内的不同浓度水平均应有一定量的样本例数,并着重考虑医学决定水平样本的纳入;对于定性检测试剂,则应纳入一定数量的阳性判断值附近样本。

(3)关于联检产品样本例数要求

对于多项标志物联合检测产品,需针对每项标志物分别进行临床性能的评价,在数据分析时,应分别单独统计,因此每项待测物的总样本数均需符合要求。样本例数的具体要求同样应考虑统计学要求和相关指导原则的要求。其中针对每一例受试者样本应同时得到所有待测物检测结果,因此每一例样本可以分别作为不同被测物的阳性或阴性样本。

(4)关于多位点基因突变联合检测产品样本例数要求

对于多位点基因突变联合检测产品,在总样本量满足统计学要求和相关指导原则最低样本量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具体的临床试验目的和产品设计特点,各种突变类型的阳性样本量可能有不同的要求。

针对基因突变检测性能评价的临床试验目的,若诊断试剂可同时检测多个基因突变位点,但不能区分和鉴别不同的突变位点,则总阳性例数应符合统计学要求,其中各种基因突变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基因型确认)均应有一定的阳性例数:若诊断试剂能够鉴别不同的基因突变位点,则每种突变阳性例数均应分别满足统计学要求。

针对基因突变临床意义确认的临床试验目的(即基因突变与受试者目标状态相关性的评价,原则上应针对每种突变类型分别确认其临床意义,因此样本量应分别满足统计学要求,如果某些基因突变在牛物学功能上具有相同的表现(例如同一外显子的各种缺失突变),则这些基因突变的总例数应满足统计学要求。

(5)关于临床试验中不同样本类型的样本例数要求

对于适用于多种样本类型的情况,如果产品声称的不同样本类型之间具有较好的可比性,如血清、血浆,则可以选择一种样本类型为主样本类型,进行完整的临床试验设计和评价样本量满足统计学要求和《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要求,同时采用其他样本类型与主样本类型进行同源比对试验,样本例数应满足第三类产品至少为 200 例、第二类产品至少为100例的要求,并在至少2家(含2家)临床试验机构完成。

如不同样本类型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例如:临床性能不同适用人群不同、适应证不同、参考值不同等,则应针对每种样本类型分别完成临床试验,样本量分别满足统计学要求。


关于作者

问题动态

发布时间
2023-09-12 23:04
更新时间
2023-09-12 23:08
关注人数
1 人关注

推荐内容

产品上市,生产许可已完成的情况下,想要更改库房实际位置(楼层、房间号、库房内布局未变化),需要进行变更注册吗?
弹力包扎敷料的技术要求的性能指标制定只参考YY/T 1467-2016 《医用包扎敷料 救护绷带》标准制定可以吗?
对于灭菌包装的无源医疗器械产品,该如何提交关于初包装的性能评价资料?
临床检验设备变更需要提交临床评价资料,属于免临床试验的产品其临床评价路径有推荐吗,是否是同品种的进行对比分析即可?
口腔增材制造用金属粉末材料产品的审评关注点有哪些问题?
经导管心脏瓣膜及输送系统已临床试验并获境内上市,之后在未发生其他变化的情况下,仅针对输送系统进行改进,选择哪种临床路径申报合适?
延续注册后,什么情况下医疗器械注册证编号会变化?
申报产品中既包含颈椎椎间融合器和腰椎椎间融合器,若开展临床试验,是否可以只选其中一种融合器做临床试验?
2014年10月1日前获批医疗器械产品,如注册产品标准发生变化,如何提出申请,能否通过注册变更申请直接将标准转换为产品技术要求?
脉搏血氧仪设备如何临床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