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注
1869
浏览

菌种常规的鉴定技术有哪些?

您还未登录!暂时最多只可查看 1 条回答

登录! 还没有账号?去注册

吃瓜的群众 二阶会员 用户来自于: 广东省深圳市
2023-05-16 09:07

1、形态结构和培养特性观察

(1)微生物的形态结构观察主要是通过染色,在显微镜下对其形状、大小、排列方式、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鞭毛、芽孢等)及染色特性进行观察,直观地了解细菌在形态结构上特性,根据不同微生物在形态结构上的不同达到区别、鉴定微生物的目的。

(2)细菌细胞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形成的细胞群体叫菌落(colony)。不同微生物在某种培养基中生长繁殖,所形成的菌落特征有很大差异,而同一种的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培养特征却有一定稳定性。以此可以对不同微生物加以区别鉴定。因此,微生物培养特性的观察也是微生物检验鉴别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2、生理生化试验

微生物生化反应:指用化学反应来测定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生化反应常用来鉴别一些在形态和其它方面不易区别的微生物。因此微生物生化反应是微生物分类鉴定中的重要依据之一。

微生物检验中常用的生化反应有:

(1)糖酵解试验

不同微生物分解利用糖类的能力有很大差异,或能利用或不能利用,能利用者,或产气或不产气。可用指示剂及发酵管检验。

(2)淀粉水解试验

某些细菌可以产生分解淀粉的酶,把淀粉水解为麦芽糖或葡萄糖。淀粉水解后,遇碘不再变蓝色。

(3)v-p试验

某些细菌在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中能分解葡萄糖产生丙酮酸,丙酮酸缩合,脱羧成乙酰甲基甲醇,后者在强碱环境下,被空气中氧氧化为二乙酰,二乙酰与蛋白胨中的胍基生成红色化合物,称v-p(+)反应。

(4)甲基红(methyl red)试验

肠杆菌科各菌属都能发酵葡萄糖,在分解葡萄糖过程中产生丙酮酸,进一步分解中,由于糖代谢的途径不同,可产生乳酸,琥珀酸、醋酸和甲酸等大量酸性产物,可使培养基ph值下降至ph4.5以下,使甲基红指示剂变红。

(5)靛基质(imdole)试验

某些细菌能分解蛋白胨中的色氨酸,生成吲哚。吲哚的存在可用显色反应表现出来。吲哚与对二甲基氨基苯醛结合,形成玫瑰吲哚,为红色化合物。

(6)硝酸盐(nitrate)还原试验

有些细菌具有还原硝酸盐的能力,可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氨或氮气等。亚硝酸盐的存在可用硝酸试剂检验。

(7)明胶(gelatin)液化试验

有些细菌具有明胶酶(亦称类蛋白水解酶),能将明胶先水解为多肽,又进一步水解为氨基酸,失去凝胶性质而液化。

(8)尿素酶(urease)试验

有些细菌能产生尿素酶,将尿素分解、产生2个分子的氨,使培养基变为碱性,酚红呈粉红色。尿素酶不是诱导酶,因为不论底物尿素是否存在,细菌均能合成此酶。其活性最适ph为7.0。

(9)氧化酶(oxidase)试验

氧化酶亦即细胞色素氧化酶,为细胞色素呼吸酶系统的终末呼吸酶,氧化酶先使细胞色素c氧化,然后此氧化型细胞色素c再使对苯二胺氧化,产生颜色反应。

(10)硫化氢(H2S)试验

有些细菌可分解培养基中含硫氨基酸或含硫化合物,而产生硫化氢气体,硫化氢遇铅盐或低铁盐可生成黑色沉淀物。

(11)三糖铁(TSI)琼脂试验

(12)硫化氢-靛基质-动力(sim)琼脂试验


关于作者

问题动态

发布时间
2023-05-16 09:01
更新时间
2023-05-16 09:07
关注人数
1 人关注

相关问题

《真实世界数据用于医疗器械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常用的菌种接种方法有哪些?
金属接骨板类产品通常在产品技术要求中规定哪些性能指标?
产品货架有效期缩短,是否不需在许可事项变更申请中再提交技术文件?
IIb类植入式医疗器械的技术文档评估可以按照通用产品组中抽样原则进行嘛?
《医疗器械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中关于医疗器械同品种比对的判定,提出十六项对比项目,需要逐项对比吗?
存放菌种斜面2℃到8℃,一般放普通冰箱的冷藏室,这个精度有些难达到0.5℃的波动,有些培养箱的温度波动也比较大一点,也是严格按这个文件吗?
产品技术要求发生变化什么情况下可以延续注册,什么情况下可需要先进行变更注册?
作为发酵类型的API产品,菌种车间在设计时,分离纯化的C+A(超净工作台)车间在人流通道洗手时,其清洗水采用饮用水还是纯化水?
包含软件产品在进行同品种对比时,如申报产品与比对产品的软件不同,但用于相同的临床目的,二者实际使用时的区别不大。技术审评时如何考虑此类差异的影响?

推荐内容

微生物检验为啥用0.45μm滤膜 而不是0.2μm
薄膜过滤法中的滤膜的完整性如何验证?
做产品无菌方法学适用性验证时,产品是器具类,是在产品上加菌干燥后用棉签擦拭透浸体液,还是先把产品放浸体液浸体,然后在浸体液中加菌呢?
内毒素 热原的关系是?
纸片扩散(K-B)法药敏试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复苏冻干质控菌株是否可以采用液体培养基?
这是什么菌?
为何要将第三代作为工作菌株?
进行控制菌检查的意义有哪些?
微生物atcc菌株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