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注
1371
浏览

采用有限稀释进行单克隆铺板的原理是什么?

您还未登录!暂时最多只可查看 1 条回答

登录! 还没有账号?去注册

ki1314520 二阶会员 用户来自于: 广东省深圳市
2023-10-18 22:59

01 有限稀释法是传统的挑选单克隆的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对仪器设备的需求比较少,并且方便与成像系统关联使用,因此是目前应用较多的单克隆挑选方法;其缺点是效率比较低,需要在大量的96/384孔板中进行挑选才有可能获得理想的克隆(一般认为在不低于1000个克隆中挑选)。有限稀释法对人工依赖比较高,不同操作人员的操作习惯差异会影响实验结果,并且不同公司或硏究机构在细胞株、单克隆培养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同样会带来实验结果的差异,因此计划使用该方法的科研机构或公司,需要建立自己的平台方法,同时使用固定的操作人员来减少误差,如果条件允许可以使用设备对工程细胞进行有限稀释的操作。

02 有限稀释法很难给出一个通用的单克隆形成率,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在不借助成像设备的情况下,只做1轮有限稀释很难确定所选细胞是单克隆。如果想获得高的单克隆率,一般认为至少需要2轮以上有限稀释,稀释比率在0.3-0.8/孔。对于有限稀释法来说,不同生物公司或硏究机构在细胞株和单克隆培养基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差异直接影响了单克隆成活率(有多少单细胞能长成群落),加上细胞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如趋向于结团等),显然单纯使用泊松分布计算单克隆概率是不够的。笔者认为对于不同实验室来说,具体需要做几轮有限稀释和使用多大的稀释比例需要根据该实验室具体情况通过实验来确定。

关于作者

问题动态

发布时间
2023-10-18 22:58
更新时间
2023-10-18 22:59
关注人数
1 人关注

推荐内容

注射剂的原料药来源变更在省局备案即可,备案资料需要哪些?对于一种原料药的变更,如果多品种、多规格使用时,是否所有相关品种和规格都要进行稳定性考察?
有一原料药采用进口原料中间体,在国内完成最后一步的合成。据了解,目前FDA要求合成原料药的反应步数至少应为三步;欧盟要求至少有一步化学反应是在申报企业生产。我们这样做是否可行?
实验制剂的释放(透过)率的偏差可能与标准制剂的释放(透过)率的偏差相同或更小,具体该如何证明呢?
我公司现开发一种口服固体制剂,经对原研制剂的处方进行研究分析,确定其处方中使用了一种抗氧剂,但在国内无法购买到有合法来源有药用批准文号的该抗氧剂,请问可以使用食品级标准吗?
国内除了我们CDE对方案进行审核和批准,国内还有遗传办,遗传办不光是看遗传资源,同时,他们也看方案,有没有这种潜在的联动的机制的可能CDE和科技部?
在稳定性研究中,样品的杂质含量处于鉴定限和界定限范围内,但大于安全批的含量,请问如何处理?
新药的临床试验流程是什么?
进口药品再注册,可以同时合并申请变更持证商和生产厂地址吗?
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有哪些缺点?
溶解度参数如何计算/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