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注
1367
浏览

采用有限稀释进行单克隆铺板的原理是什么?

查看全部 1 个回答

ki1314520 二阶会员 用户来自于: 广东省深圳市
2023-10-18 22:59

01 有限稀释法是传统的挑选单克隆的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对仪器设备的需求比较少,并且方便与成像系统关联使用,因此是目前应用较多的单克隆挑选方法;其缺点是效率比较低,需要在大量的96/384孔板中进行挑选才有可能获得理想的克隆(一般认为在不低于1000个克隆中挑选)。有限稀释法对人工依赖比较高,不同操作人员的操作习惯差异会影响实验结果,并且不同公司或硏究机构在细胞株、单克隆培养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同样会带来实验结果的差异,因此计划使用该方法的科研机构或公司,需要建立自己的平台方法,同时使用固定的操作人员来减少误差,如果条件允许可以使用设备对工程细胞进行有限稀释的操作。

02 有限稀释法很难给出一个通用的单克隆形成率,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在不借助成像设备的情况下,只做1轮有限稀释很难确定所选细胞是单克隆。如果想获得高的单克隆率,一般认为至少需要2轮以上有限稀释,稀释比率在0.3-0.8/孔。对于有限稀释法来说,不同生物公司或硏究机构在细胞株和单克隆培养基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差异直接影响了单克隆成活率(有多少单细胞能长成群落),加上细胞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如趋向于结团等),显然单纯使用泊松分布计算单克隆概率是不够的。笔者认为对于不同实验室来说,具体需要做几轮有限稀释和使用多大的稀释比例需要根据该实验室具体情况通过实验来确定。

关于作者

问题动态

发布时间
2023-10-18 22:58
更新时间
2023-10-18 22:59
关注人数
1 人关注

推荐内容

对于上市产品变更直接接触药品包材的稳定性研究,根据指导原则,其中一项:需要提供新包装的3-6个月加速和长期稳定性试验。请问:长期稳定性研究需要做多长时间?也是3-6个月,还是需要做到产品的效期?
克隆筛选时加筛选压力对细胞培养有什么影响?
稳定性中溶出度的显著变化,包括溶出量要与初始值相差5%还是只要符合规定即可?
实验制剂的释放(透过)率的偏差可能与标准制剂的释放(透过)率的偏差相同或更小,具体该如何证明呢?
生物药物研究的中试研究阶段需要开展哪些工作
IND申报时对载体构建有何要求?
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有哪些缺点?
对于药物释放率较低的制剂,在B水平下可以使用释放试验作为体外试验来评价制剂特性,而在C水平下就不能使用释放试验,这是为什么呢?
国外上市国内未上市药品用于临床试验的要求与程序是什么?
药品研发实验进行到什么阶段才进行中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