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问题已被锁定!
2
关注
3148
浏览

元素杂质在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分布及引入途径?

您还未登录!暂时最多只可查看 1 条回答

登录! 还没有账号?去注册

加菲 二阶会员 用户来自于: 上海市
2021-04-18 09:11

化学元素周期表目前包括 118种化学元素,根据原子序 数由小到大排列成表,共有 7 个横行为 7 个周期,有 18 个纵列为 18个族,每种元素均有其独特的结构组成及理化性质,同一族中元素性质相似,包括碱金属元素、碱土金属元素、过渡元素、主族金属元素、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卤素及稀有气体。

元素杂质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主要分布于第四、五、六周期的过渡元素、主族金属元素、类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另有少部分碱金属元素、碱土金属元素。

1、过渡元素
过渡元素的原子半径较大,具有可变的氧化态和较好的配位性能 ,可以多样的配位形式与人体内的酶或蛋白质结合影响生理过程。ICH Q3D 将 16 种过渡元素定为元素杂质 ,其中位于第三过渡系的元素杂质由于原子半径更大,离子性降低而不易代谢,易在体内蓄积 ,毒性更大,如镉、汞对人体有剧毒,可造成肾脏、生殖系统等损伤,为第一类元素杂质; 而位于第一过渡系的钒、铬、钴、镍、铜、钼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由于其不同的存在形态或含量对人体产生的影响不同,亦归属为元素杂质。过渡元素杂质引入药物制剂的途径及在不同给药途径的允许日暴露量( PDE) 见表 1。

a0cd202c4b432fc137b3d2537b2b7cd2.png

2、主族金属元素
ICH Q3D 将 1 种碱金属( 锂) 、1 种碱土金属( 钡) 及另外 3 种主族金属元素( 锡、铊、铅) 定为元素杂质,其中锡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铅是一种对人体毒性极大的元素,可损害神经、消化和心血管等多个系统 为第一类元素杂质。主族金属元素杂质引入药物制剂的途径及在不同给药途径的允许日暴露量( PDE) 见表 2。

af8aa32f3674ab3482fac72248a1499d.png

3、类金属元素
砷( As) : 位于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第 33 位, A 族元素,砷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由于砷在体内会蓄积,过量的砷会引发心血管系统疾病或癌症等 ,因此将砷定为第一类元素杂质,可能通过辅料( 如磷酸氢二钾、甘露醇、聚乙二醇)、生产设备( 如聚丙烯瓶、硅胶灌装管、玻璃器具) 、密闭容器( 如西林瓶、胶塞) 等引入药物制剂ICH Q3D 指出砷在不同给药途径中允许日暴露量( PDE) 分别为: 口服给药为 15 μg / 天,注射给药为 15 μg / 天,吸入给药为 2 μg / 天。

锑( Sb) : 位于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第 51 位, A 族元素,其口服毒性较低,为第三类元素杂质,其可能引入药物制剂的途径与砷相似,ICH Q3D 指出锑在不同给药途径中允许日暴露量( PDE) 分别为:口服给药为 1200 μg/ 天,注射给药为 90 μg/ 天,吸入给药为 20 μg / 天。

4、非金属元素
硒( Se) : 位于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第 34 位, A 族元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但若超过营养规定的水平就会造成中毒。其在药品中出现的可能性较低,为 2B 类元素杂质,可能在原料药、辅料等生产过程引入药物制剂,ICH Q3D 指出硒在不同给药途径中允许日暴露量( PDE) 分别为: 口服给药为2 μg / 天,注射给药为 80 μg / 天,吸入给药为 130 μg / 天。

关于作者

问题动态

发布时间
2021-04-18 09:02
更新时间
2021-04-18 09:11
关注人数
2 人关注

相关问题

纯化水系统的PLC均增加了预处理系统消毒的功能,这一块是否有相关法规对其的要求,以及应该制定多久的消毒周期?
每年纯化水再确认周期法定多长时间?我们是1个月连续检验(全检),有没必要连续全检?
什么是软件生命周期?软件生命周期有哪些阶段?
计算机化是否有类似于灭菌设备等一样的固定的再验证周期要求?
培养箱的温度分布也是按34399做吗,还有这个是新设备的是这样做,还是每年周期性的温度分布也是按这个做吗?
对于检验仪器及天平,是不是每次使用都需要校准?校准后可以有一定周期吗?
如果参比制剂和自制在加速6月片剂表面都析出晶体,并且物料出现不守恒现象,后来发现析出的晶体为已知的降解杂质,并且可升华。无法捕捉到,那是不是只要和参比相比,现象一致就可以不用继续研究?
首次进行培养基模拟灌装验证三批,其中周期性挑战,如消毒效期最后一天进行,物品存放效期最后一天进行,这些挑战可以只做一批吗?
环氧乙烷灭菌确认运行的半周期是什么目的?
纯化水再验证周期是多长时间?

推荐内容

如果一速释原研药在15分钟的溶出率达85%以上,仿制制剂的15分钟溶出率是否也一定要在85%以上,然后才能以相似因子比较相似性。
脂质体转染法的优缺点有哪些?
质量研究用对照品需提供哪些技术资料?
CHO-S,CHO-DG44和CHO-K1的优缺点?
在产品质量稳定的条件下,均能满足121℃,8分钟和115℃,30分钟,哪个条件应该优先选择呢?
CHO表达系统有哪些优点?
某仿制药规格为1mg,而原研制剂规格为2mg。比较溶出曲线的相似性时,可否把2mg原研产品作为参比制剂?同理,可以拿不同剂型的原研作为参比吗?
原料药发生 III 类变更后,对终产品已做全面的结构确证,包括四大光谱等,是否还需与原工艺终产品进行对比研究?
在变更赃剂的支撑体或衬套时,是否也需要进行生物学的等效性试验?
如果参比制剂和自制在加速6月片剂表面都析出晶体,并且物料出现不守恒现象,后来发现析出的晶体为已知的降解杂质,并且可升华。无法捕捉到,那是不是只要和参比相比,现象一致就可以不用继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