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问题已被锁定!
2
关注
7119
浏览

变更大容量注射液包材时,对于不同规格的同一产品,如何开展研究,是否需要进行所有规格的考察?

您还未登录!暂时最多只可查看 1 条回答

登录! 还没有账号?去注册

打豆豆 二阶会员 用户来自于: 广东省深圳市
2018-09-30 13:38
对于大容量注射剂,变更包材需考虑进行的研究工作有:包材和产品的相容性研究、新包装下的灭菌工艺验证、新包装下的稳定性研究。 对于相容性考察,可考虑采用其中一个规格产品进行。 对于灭菌工艺验证,热分布试验可采用其中一个规格产品进行,但是由于浓度不同热穿透能力会有差别,热穿透试验和生物指示剂试验需要采用能反映所有规格产品特点的极端规格来进行。 对于稳定性考察,如已知产品不同规格的稳定性基本一致或差异较小,可考虑采用括号法或矩阵法来进行稳定性设计。如已知不同规格产品的稳定性差异较大,则需采用各个规格的产品进行稳定性考察。

关于作者

问题动态

发布时间
2018-09-30 13:37
更新时间
2018-09-30 13:38
关注人数
2 人关注

推荐内容

有一原料药采用进口原料中间体,在国内完成最后一步的合成。据了解,目前FDA要求合成原料药的反应步数至少应为三步;欧盟要求至少有一步化学反应是在申报企业生产。我们这样做是否可行?
如验证时的装载方式为半载或满载,在以后生产中处于满载和半载之间的是否需要验证?
在变更赃剂的支撑体或衬套时,是否也需要进行生物学的等效性试验?
对于小容量注射液,目前大部分采用色水捡漏法来检测包装密封性,那用什么方法来验证该方法能有效的检查密封性?
生物类似药适应症的外推需考虑哪些方面?
CHO细胞系的来源?
无机元素杂质必须定入药品产品质量标准吗?
国内除了我们CDE对方案进行审核和批准,国内还有遗传办,遗传办不光是看遗传资源,同时,他们也看方案,有没有这种潜在的联动的机制的可能CDE和科技部?
原料药发生 III 类变更后,对终产品已做全面的结构确证,包括四大光谱等,是否还需与原工艺终产品进行对比研究?
目前常用的单克隆获取方法主要有哪些?